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游戏 >

那么多日本人,中国人最恨谁最爱谁

来源:www.999sf.com | 编辑:999搜服 | 发布时间:2016-05-25 19:47

小编导读:

日本几亿人口,中国人最憎恨、最喜爱的日本人分别是谁?2014年,最具象征性的事件应该是“昭和时期代表性人物退出历史舞台”。日本人是如何看待高仓健和石原慎太

没看过高仓健电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但没有人不知道高仓健的大名。这是因为高仓健超越了演员这一职业。什么地方超越了演员呢?高仓健是昭和这个时代的符号,背负着昭和并生活在这个年代。
过去“日中友好”一词背后的幸福的日中关系的象征是高仓健,这样的日中友好关系却因“钓鱼岛国有化”而终结,中日变为“战略伙伴”,推动这一转变的正是石原慎太郎。
“有人气的受欢迎的人呐,大家都背负着某种‘业’,都不会长寿的。但是,唯有阿健,没有付出作为一个大明星的‘代价’,健健康康过完了这一生,所以我觉得某种意义上他是代表这个时代的人物。从个人角度我们有私交,他激励过我,我也激励过他。记得他年轻那会儿,忘了在哪个电视台的地下停车场我偶然碰见他。当时我跟他说:‘你呀,以后肯定是大明星。’预言实现了呀。作为明星他活得挺长寿。跟其他同时代的大明星相比活得久,没经历什么大的困苦,顺风顺水的一路走来,他是个稀有的人物哦。我们都老了呀,今年多大了?八十三了吧?唉,也许我也快死了吧。”
2014年12月的众议院选举,刚好造就了高仓健与石原慎太郎二人命运交错的一个奇缘。高仓健去世的消息11月18日对外公布,刚好是日本众议院选举投票前的一个月,记者们聚集在“次世代党”的领导人之一石原慎太郎身边,对选举相关的话题进行采访。
本来石原慎太郎并不反华,是个反美政治家。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的“可以说NO”系列中,打头阵的就是他和索尼会长盛田昭夫合著的《日本可以说NO》,在这本书里,石原猛烈批判美国。因为昭和时期对日本来说最恐怖的对手就是美国。后来,中国被有的人当作日本最恐惧的对手时,石原慎太郎的形象从“与美国敢打的政治家”切换成“与中国敢打的政治家”。
平时面对记者突击采访,石原慎太郎总是很不耐烦地讲上一两句就转身离去,可这一天,他一直讲了三分多钟。似乎他对高仓健抱有某种深深的情谊。大约在那之后一个月,众议院选举中石原带领的“次世代党”遭受毁灭性败北,几天后,石原宣布自己彻底退出政界。现在回想起来,当他说“也许我也快死了吧”那句话时语气里已有了快要引退的决心。
所谓“恶精灵”,在神话或传说中是破坏神和自然界秩序的角色,喜欢恶作剧。特征是兼具完全相异的双面性格,集善与恶、破坏者与创造者、智者和愚者……于一身。

高仓健主演的《追捕》曾风靡刚刚走出“文革”的中国。

近年来,中国人批判石原慎太郎的趋势稍有些退潮,但越被中国批判就越引人注意,所以在石原慎太郎看来,被中国批判时可能会暗自窃喜吧。说起来,在石原慎太郎设定的游戏舞台上中国舆论多少被牵着鼻子走,所以石原这个人物的市场价值才成倍上涨的。
高仓健年轻时也演过不少黑社会,并非一直都是“正直、沉默”的人物形象。但作为昭和时代的巨星,在饰演众多角色的过程中,不知从何时开始高仓健非常适合扮演大家心目中“理想的昭和男子”形象。日本人也希望在高仓健身上看到一个鲜活的时代楷模。可以说,反抗体制的左翼和怀念古典日本男子特质的右翼都喜欢高仓健。他虽然不接触政治,但本质上思想属于自由派。他也时常提及战争所带来的丧失感。
高仓健给大众的印象只有“善”,而与之相对,石原慎太郎经常扮演“伪恶人”,惹得大众焦虑甚至愤怒。自己变成受欢迎的人气之星后,他在日本越来越难以扮演这个角色,然后他就继续扮演一个惹怒中国的“恶精灵”。
曾经有一个时期,在日本和中国之间只要一提高仓健的名字,在场的日本人和中国人都会露出笑容。而随后的一个时代,只要一提石原慎太郎的名字,在场的日本人和中国人都会露出苦涩的表情。
或许,石原慎太郎不管做什么都会引起轰动的命运,从那时起就已注定。
石原慎太郎
46岁的我在电影院里欣赏的高仓健电影是他第三时期的作品《铁道员》、《萤火虫》、《千里走单骑》,还有他最后一部作品《致亲爱的你》。他的一举一动和沉默气质背后所隐藏的是,与平成这个没有明确历史坐标的时代稍显不合拍的气场。他依然停留于昭和的刚毅与复古。这是高仓健作为演员所释放出的最后的光辉。
日本的昭和或许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可现在回想,那时,战后的人们辛勤劳动,经历各种艰难困苦,后来也迎来经济增长。那个年代与全球化和金融资本主义不沾边。只要勤快劳动就能攒下钱,用三十年房贷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是天经地义。埋头苦干,供养老婆孩子。这就是昭和男人。有时我父亲的身影就和高仓健一样。如此想来就可以多少理解那份丧失感了。高仓健是昭和的象征,高仓健的去世,宣告了昭和时代的彻底终结。
在我的印象里,石原慎太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明星。所谓明星本身是熠熠发光的。高仓健就是这样。但石原虽然行动上时常发光,在日本他算是个“恶精灵”吧,不是“明星”。
2014年,很多昭和时期活跃一时的演员、作家、名人相继离世。昭和这个年代已经在二十五年前画上了句号,随后进入平成时期,可昭和年代的人们还继续在一线扮演着重要角色。昭和余韵犹在,牵引日本继续向前。可是,终有一天,这些人也迎来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
那时石原慎太郎的社会价值观紊乱,虽然反共但本身也是个敢于向日本的保守派发出挑战之声的革新派青年。获奖是在1955年。日本战败后重新站起来,即将迎来昭和的高度经济增长期。
高仓健去世的消息在日本当地时间2014年11月18日正午时分公布,我手机上跳出了他去世的速报。当时我正在乘地铁,在车厢里的十五分钟我一下子陷入茫然,被不可思议的丧失感所包围,很多日本人都有同感。当时在站台上看手机新闻的人们脸上都带着些许迷惘,不知该如何是好。有人下了电车后告诉朋友“高仓健去世了”。这一天,有两条重大消息传出——安倍首相宣布延期上调消费税和宣布解散众议院。本来社会舆论的关注点应该集中在这两条新闻上,可是,大多数日本人在11月18日的夜里都在思考高仓健去世这件事吧。
高仓健和石原慎太郎,极具个性的这两人所代表的昭和年代,对中日关系来说基本上是幸福年代。中日关系开始龃龉是在昭和结束后的1990年代后半期。在那之前,中国人很喜欢高仓健,日本人也很喜欢中国。1980年代的舆论调查显示,喜欢中国的日本人超过80%,在今天看来简直难以置信。
那么,从2015年起,我们日本人当中,谁会被中国所喜爱,谁会被中国所憎恶呢?
记者们问起石原慎太郎对高仓健去世有何感想。石原说了这样一段话:
乍一看上去石原慎太郎是个大都市人,实际上由于父亲工作的原因,他从小在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小樽市度过少年时代。后来,初中时,他家搬到了首都圈内的神奈川县。在日本名校一桥大学就读时,23岁的石原以小说《太阳的季节》获得了日本文学最高奖芥川奖。他仅用了两个晚上就完成了这部作品并且引发很大的社会反响。因为作品中描写了男性裸露性器官逼向女性的情景,这在当年的文学界常识看来是太过激的性描写。
把这两人联系在一起,或许中国读者有些“违和感”。确实,高仓健和石原慎太郎太不一样了。高仓健是一个最受中国人喜爱的日本人,而石原慎太郎正相反,是一个最让中国人讨厌的日本人。虽然如此,但这两人身上有很大的共通点。
我这一代可能没有资格评价高仓健。可是,生于1968年的我是呼吸着昭和空气成长起来并走到今天的。
如果高仓健是“昭和之光”,那么石原慎太郎身上就背负着“昭和之影”。
石原不满足于只在文学界做个著名的小说家,1968年(我出生那一年)他以压倒性的人气当选国会议员。作为一个行动派政治家,他以超高的知名度多次当选,但并没有在当时的执政党自民党中受到重用。因为自民党内保留着“论资排辈”的传统,而且当时是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人的全盛时期,重视对华关系的自由派势力是日本政坛的主流。鹰派的石原只是个非主流,虽然他也当过内阁大臣,但1995年撇下一句“对政治失望”后重归文坛。可他对政治还没放弃,1999年在东京都知事选举中再次出马并以压倒性的人气当选。此后他四度当选,其间由于人气超高,围绕“石原新党”等话题人们曾一度期待他成为日本首相。但最终,他也没有成为一统天下的政治家。
高仓健生于1931年,石原慎太郎比他晚出生一年半。都是在日本进入战争前的昭和初期诞生,在战时环境中接受教育,少年时代多感之际迎来了日本战败。
高仓健
由这两人的退场所联想到的“昭和”时代真正意义上的谢幕是在2014年。
他们都是日本战后在各自领域——高仓健的电影界、石原慎太郎的文学界政界里,最能体现昭和风貌的罕见代表性人物。
可以说,这是同样象征“昭和”的两个人所演绎的电影。不管是被爱被恨,不管是接受掌声还是背负骂名,确确实实构成了一部作品。在影片中,高仓健是主演,石原慎太郎是配角。无疑这是昭和时代的一部“好看的戏”。
文章-那么多日本人,中国人最恨谁最爱谁,是由http://999sf.com提供,转载请注明版权出处!

上一篇:传任天堂正在研发新款游戏掌机“MH”

下一篇:在拥有一定的受众基础上